人民網南昌1月13日電(時雨)“發揮地方職業院校的獨特作用,既是非遺傳承事業之所急,也是職業院校教育突破發展之所需。”1月12日,江西省人大代表、江西渝州繡坊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婉菁介紹,針對非遺傳承事業發展,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她的這一提議,得到了其他
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12月4日電 題:非遺傳承人和他的“銀匠村” 新華社記者羅羽 看到自立冬以來,“小村”里還有一批批游客前來游覽、體驗,45歲的王國春感慨地說:“這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有看頭。” 王國春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1月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日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倡議發起“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自2022年至2026年,分五批次扶持100名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非遺傳承人。其中,2022-2
11月6日至12月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指導下,上海大學承辦的上海傳統工藝振興研修班、上海傳統工藝文旅融合研修班和長三角傳統工藝數字化建設研修班在線上開班。來自上海市、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的81名非遺傳承人參加研修培訓活動。
2月13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專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斌介紹,北京將對非遺傳承人實施動態管理,非遺傳承人將不再是終身制。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劉斌介紹,2022年,北京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將以傳承、傳播為核心,實施兩
楊雪(右)現場給網友展示釉上彩技藝 2022北京新聞中心供圖 昨天下午,2022北京新聞中心“雙奧之城·看典”直播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非遺氣息。本期直播活動主題為“匠心匠藝的守望”,現場邀請到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琳琳介紹北京非遺保護傳承的現狀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活態載體,能否選拔出合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將直接關系到這類中華文明活遺產能否得到傳承的問題分析和提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認定的五大標準,指出被認定人所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是祖先所創造的、必須親自參與活態傳承、必須
原標題:祝賀!南雄市新增4名縣級非遺傳承人,有您認識的嗎?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科學化、規范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南雄市文廣旅體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
“解開制作完成的扎染布,看到圖騰慢慢展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璞真染坊”,臺灣自媒體視頻博主游乃蓓向記者展示著自己親手制作的蝴蝶頭巾扎染作品。 近日,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感受七彩云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在云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
近日 2020年兩岸新媒體人 “感受七彩云南·探秘南國星都”一行 在云南大理體驗非遺技藝的魅力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璞真染坊”里的染缸。 據了解,喜洲周城是云南省最大的白族自然村,至今仍保留著白族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扎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