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而珠算是教科文世界非遺中,最需要傳承的之一

        資迅| 2024-01-28| 0

        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相對,合稱“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關系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較之有形遺產而言,如指間之沙,稍有不慎,就會流失于指縫。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特別是那些歷史上沒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或是創立較晚的眾多少數民族,他們的歷史,則是在創世神話中表述,在民間傳說中記載,在群眾口頭上流傳。民族傳統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傳統文化的消失,便意味著一個民族的解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傳承、發展是民族處在大的社會轉型期所面臨的重要而又急迫的問題,因為這些文化消失后就不可再生了傳100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流失嚴重。樓蘭古城最完整的資料不在中國,而是在大英博物館;敦煌文書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現的湖南灘頭年畫是在德國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發現的。中國有很多歷史檔案及國寶外流,歷史上有,當代仍不斷發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不僅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是國家在21世紀初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文化普查,是掌握全國及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狀況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普查所得的資料和數據,作為全面分析國情的重要資料之一,是國家或地區主管機構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國策的重要依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又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地保護,對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的基礎。因此,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對全國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普查,無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還是對國情的調查,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等備受全世界的關注和重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正日益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與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和共同繁榮之間的密切關系,并藉此翹望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重視教育的傳播方式 

          教育是人類文化記憶傳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教育活動也成為支持、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由于嚴重缺乏專業研究隊伍,一些教育機構尤其是高等院校開始設立相關專業,開展本科、碩士甚至博士學歷教育,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培養急需人才,發揮高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橋梁作用。重視教育,更應該重視教育的傳播途徑。筆者認為,就我國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應采用自上而下的傳播方式。一方面要培養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級專業人才,在全國范圍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調查、登記、攝像、錄音、認定、建檔等工作,摸清家底;另一方面,要在本科、專科教育層面大力宣傳和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因為這一層面的很大一部分畢業生都將是面對基層和地方的;再次,要對中小學有志教授和傳播的教師進行培訓,創造和提供機會讓其再學習,他們是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的“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承文化形態,在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傳承”是核心是靈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應是:在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代表某項遺產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傳統,掌握杰出的技術、技藝、技能,為社區、群體、族群所公認的有影響力的人物。傳承人受相關法律保護。當前,大多活態傳承人年事已高,不及把優秀傳承人掌握的技術、技藝、技能“絕活”及時用各種方式存留下來,人亡歌息,人去藝絕,就會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彌補的損失。非物質遺產的“瀕危性”集中表現在“傳承危機”,而解決傳承危機的關鍵是“傳承人”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活態文化,其精粹是與該項目代表性的傳承人聯結在一起的。 

        珠算是以算盤為工具進行數字計算的一種方法,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劉洪(約公元129~210),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東漢魯王劉興后裔,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珠算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后世尊為“算圣”。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一詞﹐最早見于漢代徐岳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申報的珠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中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項目。由于算盤制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于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并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當今,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轉自:珠算文化

        中國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蘇金秀在珠算申遺成功后對新華社記者說,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頑強的生命力。2013年12月5日珠算成功申遺,將有助于讓更多的人認識珠算,了解珠算,增強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揚與保護珠算文化的行列中來。

        無論從腦生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還是從實踐的效果上看,幼兒時期都是進行珠心算教育的“黃金時期”。人的腦映象形成有利于開發右腦,從幼兒到少年的一段時間內最易于開發,最有效,所以應及早開發腦映象。挖掘大腦的潛在功能,其意義無論如何估計都不為過。可謂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習一般是指經驗的獲得及行為變化的過程。教育心理學家在學習理論方面的研究和觀點有很多種,歸結起來為兩種基本的學習觀:一種是各種聯想主義的學習觀,另一種是各種認識論的學習觀。

        常說弘揚國粹,不僅是宣傳、推動人們能又快又準地使用算盤,更應學習在運算過程中所包含的中國數學中算法的豐富內容。開展珠心算,由于腦映象的出現,計算過程可以在腦中再現,對學習是極為有利的。我們常說珠算要為提高素質教育服務,就不僅僅是教會學生一種計算技能,而且要在提高計算能力的同時,通過訓練,加強思維鍛練,開發智力。

        在學習過程中下功夫,徹底改變過去把珠算僅僅作為一項技巧學習,只重結果,忽視過程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這是珠算發揮啟智、教育功能所必須采取的關鍵性步驟,否則珠算式心算技術水平再高,也僅僅是一項技能。其內在功效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智力遷移受到很多限制,這也并非開展珠心算最終所追求的目標。

        關于“操作在學生知識的建構中的作用”,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要知道一個客體,必須動之以手”。兒童的思維成長有一個從直覺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直覺思維離不開直觀形象。開展珠心算教育,從小學習雙手撥珠、把算盤既當玩具、又當學具、更當算具,還當數學符號,它既能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刺激腦映象的形成,既能從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程發展,提高計算能力,又能加強思維訓練。

        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過程發展,提高計算能力,又能加強思維訓練。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珠心算學習要達到四個目的:

        1.開發兒童智力能力;

        2.把外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內部的學習動機;

        3.學會“發現學習”,不僅會學習已經直達的東西,而且會發現未知的東西;

        4.可發展記憶能力。

        這四個目的,用教育界提倡的提高素質教育的話來講,既要打好智力基礎,又要打好學習興趣、習慣、意志、毅力等情感的非智力因素的基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運用珠心算對兒童進行技能和數學的教育,其條件是得天獨厚的。

        江蘇省珠算協會秘書長陳國忠認為:珠算既是國粹,又是世界級非遺項目,推廣與普及珠算式心算教育,不僅可以顯著增強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能力,而且,也是為了響應中央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需要。

        珠算申遺成功后顧秀蓮同志在2013年珠算申遺成功座談會上的講話說:

        不斷賦予珠算新的生命力,讓其永葆青春。千百年來,珠算在科技、教育、商界等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推動力量。珠算的科學和實用價值,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識體系,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高度評價。珠算文化也已經滲透到我國生活的許多方面,成為全球華人對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歸宿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不斷探索實踐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賦予了珠算新的功能,即珠心算教育具有開發兒童智力潛能作用,為發展素質教育、培養人才開拓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借著申遺成功這股東風,希望廣大珠算工作者、珠心算教育工作者腳踏實地,不斷創新,更深入地探索珠心算的未知領域,更深入地挖掘珠算文化的內涵,創新出符合市場需求,符合教育規律的珠算價值功能,為開發兒童智力潛能,為更好地弘揚珠算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珠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推薦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產品找哪類的海外KOL合作比較好?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資迅 111 2025-04-28

        海南設立非遺文化墻

        為了讓非遺文化更加貼近民眾生活,“海南非遺文化墻”項目還特別設置了互動體驗區。“海南非遺文化墻”的落成,不僅是海南文化旅游產業的一次創新嘗試,更是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資迅 139 2025-04-27

        中國又多了一個世界遺產!這里有你的詩和遠方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資迅 81 2025-04-26

        中國44項非遺:你知道哪些是真正的世界文化遺產嗎?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資迅 135 2025-04-25

        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出爐 河南博物院上榜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

        資迅 71 2025-04-24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一区| 色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三区好的精华液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 无码少妇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男插女高潮一区二区|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