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3日從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獲悉,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以下簡稱“非遺學交叉學科”)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已經寄出。秋季新學期,7名新生將進入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開啟求學之旅。 2021年,我國首個非
瓊州大地,瑰麗燦爛 近年來 海南民間文藝事業 蓬勃發展,群芳爭艷 源遠流長的海南非遺 也逐漸走出“閨中” 驚艷亮相 新時代、新使命,新文化,新魅力。在剛剛落下帷幕的海南省第二屆民間文化藝術季活動中,海南非遺以主角登場,在云直播、云展演的賦能下,在小小非遺傳播官
原標題:海南省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胡正云榮獲中國非遺傳承人證書 中國非遺傳承人 年鑒2022 精選目錄 第269頁270頁介紹胡正云《天發神讖碑》方篆書法 第269頁介紹胡正云藝術簡歷和《天發神讖碑》書法 270頁介紹《天發神讖碑》方篆書法 中國
提到廣西的民間藝術,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壯族山歌”。也是,“劉三姐文化”深入人心,那些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山歌,至今還回蕩在很多廣西人的心中。但是提到彩調,可能沒有多少人有印象。 彩調,是在廣西境內流傳,富于鄉土味的地方劇種,有濃厚的本土文化氣息。最初起源于廣
市民參觀省文化館非遺展品 琳瑯滿目的陶瓷、色彩鮮艷的年畫、惟妙惟肖的剪紙……新春伊始,河南省文化館二樓人頭攢動,正在這里展出的“喜慶二十大 非遺迎新春”——河南省文化館館藏精品展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展出作品皆是全省歷屆民間藝術展示展演活動中涌現出的經典之作,
原標題:指尖上的藝術 非遺文化的傳承 北京歷史文化悠久 孕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傳統技藝 幾百年來匠人們默默堅守 使得這些“指尖 ”上的技藝流傳下來 如今人們依舊能領略其風采 盛錫福皮帽制作技藝 盛錫福始創于1911年,是“中華老字號”企業。盛錫福皮帽外形端雅
四川歷史底蘊深厚,人文積淀豐厚,現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57個、“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64個。為充分展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成就,發揮民間文化藝術資源優勢,展示蘊藏在民間的強大文化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圍繞“藝術鄉村”主題,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文 通訊員 徐穎 圖/主辦方提供 2月4日,韶關市翁源縣建設路鑼鼓喧天,歌舞飛揚,一派喜氣洋洋的歡樂景象。“文化翁源·魅力非遺鬧元宵”——2023年翁源縣民間藝術大游演活動精彩開啟,在元宵佳節來臨之際再次點燃翁源街頭的年味
9月15日,中國滿繡博物館在南山區留仙文化園揭幕。9月15日,中國滿繡博物館在南山區留仙文化園揭幕,以開放式的滿族刺繡博物館為運營主體,建立滿族刺繡研究所。館內展出以“渤海靺鞨繡”為主的眾多滿繡藏品及衍生品,展品種類豐富,其中不乏刺繡的服飾、鞋包、掛飾、以及封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而品類繁雜的刺繡中,涼山彝繡以其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特性獨樹一幟。作為很多彝族婦女從小就會的手藝,彝繡走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成為涼山非遺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符號。近年來,隨著彝繡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彝繡從一種手藝變成了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