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召開2021年全區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唐正柱提出,要以“十四五”規劃為統領,通過以非遺保護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非遺+”模式,大力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推動廣西早日建設成旅游強區。
2021年全區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此,在“十四五”期間,廣西要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廣西各民族、各地區溝通的橋梁,以非遺保護促進各民族團結和諧發展,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支持各民族、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壯族三月三·桂風壯韻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國非遺博覽會、中國成都非遺節等全國性重大活動,鼓勵各地舉辦以非遺展示宣傳為主題的區域性活動,從而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間的橫向交流,在互動中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一體的認識,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為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助推文化旅游高質量融合發展,廣西將以“中越邊境非遺之旅”成功入選十二條中國非遺旅游線路之一為開端,支持各市縣開辟非遺主題旅游路線,為廣大游客提供更為豐富的旅游產品。在現有的旅游產品線路上,廣西將遴選一批非遺傳習基地、非遺生產性保護實踐基地、非遺扶貧工坊作為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開展好非遺研學旅游項目。同時還將努力推動非遺小鎮、非遺街區、非遺鄉村建設,以非遺為主要元素融入景區景點和鄉村旅游建設。
廣西還將持續舉辦“廣西有戲”“廣西有禮”“廣西有味”等活動,推出一批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民族工藝品和民族傳統美食,以豐富旅游業態,增強廣西旅游魅力。
(圖片來源于北海市旅游文體局)
責編:賈亭沂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