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記者張慧娟 唐明)“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3月23日至3月25日在廣州舉辦。非遺如何賦能文旅行業及品牌?非遺品牌如何更好地傳播與營銷?這些問題,有望在這屆非遺品牌大會上得到更新的答案。記者今天(17日)從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本次大會將在以往基礎上,進一步塑造以品牌為核心的非遺展覽模式。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蠟染是貴州省丹寨縣、安順市、織金縣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蠟染的制作工具主要有銅刀、瓷碗、水盆、大針、骨針等。苗族蠟染設計師成昊說,他最想做的就是讓世界知道,苗族蠟染也可以表達現代的美。
成昊介紹:“我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有著2500多年的傳統蠟染,它不只是在大山里的一個山野小花,其實它也可以更現代,跟現在接軌,也可以做現代西方審美的一些作品。”
目前我國共認定了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426項是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項目,約占27%;3057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890名屬于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領域,約占29%。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李曉松表示,文旅部支持相關企業培育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定期對社會效益突出、經濟效益良好、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品牌予以發布,提升傳統工藝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非遺品牌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李曉松說:“‘非遺品牌大會’活動將凝聚各方力量,深入研究非遺品牌建設的新方法,共同探索非遺傳承、發展的新路徑,推動實現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
本屆大會除了靜態的品牌展外2023非遺品牌大會即將亮相廣州 35家傳統工藝品牌跨界“出圈”,還在籌備“非遺之夜”展演、創意非遺互動、非遺服飾展示交流,讓非遺品牌以民眾可欣賞、可品嘗、可穿戴、可體驗、可購買、可學習的方式更有活力地呈現,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品牌。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張奕民表示:“品牌是‘2023非遺品牌大會’的核心,展覽設計著力突出品牌呈現,宣傳非遺品牌內涵、理念和價值。大會各個品牌各有側重:傳統工藝品牌展圍繞非遺品牌保護、傳承、發展為核心,對35家傳統工藝品牌進行展覽展示;研培計劃成果展對研培計劃孵化出的36個傳統工藝創新品牌及作品進行集中展示;非遺工坊品牌展重點展示30家非遺工坊品牌及相關成果。目前,展品收集工作基本完成,展覽物料、現場展陳等工作有序推進,我們希望能夠以更高的質量呈現中國非遺的品牌力、影響力。”
此次走訪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探索的實踐,更是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對話。藝術學院動畫教研室將繼續深化動畫專業教學設計與非遺文化的合作,探索傳統文化與動畫數字藝術的創新結合,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活力。
非遺手工制作活動是一項極具文化魅力和創意的活動,它涵蓋了眾多中國傳統工藝和民間藝術的精髓。親手制作香篆,不僅可以感受香道的獨特魅力,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腰扇制作:體驗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親手制作一把精美的腰扇,感受其獨特魅力。你可以親手
相約花朝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如期綻放。“我已經連續三年來參加花朝節了,在這里我不僅展示作品,更講述非遺文化以及張店女紅坊背后的故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場持續兩天的非遺文化盛會,不僅搭建起非遺活態傳承的立體舞臺,更通過文化+旅游的創新融合,讓傳
幾十年來,他在保留傳統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不斷錘煉繪畫雕刻技藝,用巧手妙思和匠心傳承,使別具特色的蒙古包以及蒙古族家具再次煥發出活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定制蒙古包或蒙古族傳統家具,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多次獲得各類獎項,讓民族傳統技藝綻放新的光彩
在江南這片滋養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土地上,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插花”,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新年注入了一抹春的色彩。在如今社會的快節奏下,江南插花依然能夠保持其獨特的魅力,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傳承與創新。正如“江南插花”這一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