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7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成為非物質文化保護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也是對此前《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的重要補充,于2006年4月生效。中國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該《公約》。
根據(jù)《公約》規(guī)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優(yōu)秀實踐名冊。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吸收了《公約》生效前宣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90個項目。2001年5月,我國的昆曲被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
目前,我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有31個,入選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有7個,入選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1個,合計39項。下面,讓我們看看中國39個入選項目的詳細名單。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注:《實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業(yè)務指南》(以下簡稱《業(yè)務指南》)于2008年6月在《公約》 締約國大會第二屆會議上通過。《業(yè)務指南》第57條規(guī)定,根據(jù)《公約》第八章過渡條款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在締約國大會通過業(yè)務指南后,委員會應自動將《公約》生效前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所有項目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故上表前4個項目于2008年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的項目
列入優(yōu)秀實踐名冊的項目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xiàn)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xiāng)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yōu)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