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主要因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與其保護和傳承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成正比。為深入了解并宣傳中國非遺文化,2023年12月28日,“青春正風華,文化永傳承”實踐隊隊員來到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的大觀園進行實地實踐。
據悉,“濟南大觀園非遺傳承基地”于2023年3月4日正式入駐有著91年歷史的濟南大觀園,基地目前入駐的非遺項目有濟南微雕、橋氏木作技藝、喜面鼻煙、銀銅器皿制作技藝、內畫鼻煙壺、面塑、點茶、古琴修復制作、濟南老玩具、葫蘆烙畫、鳴蟲點藥、嘉禮、唐錦彩、核雕等十四個省級市級非遺傳承項目。該基地在保護非遺的同時做好文化技藝傳承,充分發(fā)揮老商圈的地域優(yōu)勢,吸引全市、全省的非遺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前來觀光旅游、切磋技藝,通過文化與技藝不斷向省內外進行文化輸出。
隨后,隊員又來到了濟南百花洲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站內有大批非遺傳承人入駐,并以工作室的方式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和非遺作品的展示。“非遺傳承就要‘見人見物見生活’”是工作站的理念,因為在百花洲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顧問張冰看來,非遺是一個文化現象的整體,它不僅體現在非遺商品上,更展現在可見、可參與的生活中。據了解,從今年2月初開始,百花洲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就通過“非遺live場景直播室”用傳承人在線直播的方式開展工作。皮影戲、掐絲琺瑯、泰山剪紙、中國結藝等多門類非遺傳承人與觀眾線上交流。通過直播,觀眾可以從細節(jié)感受傳統(tǒng)工藝的制作過程,手藝人的匠心和專注也在鏡頭下盡覽無余。區(qū)別于以往對各門類作品的了解,直播的方式既讓觀眾了解了傳承人的傳承過程,也全程觀看了相關創(chuàng)作保護非遺文化,傳承傳統(tǒng)精華,可全方位地揣摩一門非遺項目。這個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已在非遺保護的過程中擦出絢爛的火花。
為保護人類珍貴的遺產,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呼吁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關單位為研究和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的工作,重點深入到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的地區(qū)。保護非遺文化,不僅需要官方組織機構的大力支持,年輕血脈與青春活力的融入也尤為重要。身為新時代青年大學生,保護非遺文化、傳承傳統(tǒng)精華重任在肩!
撰稿|張雪
“青春正風華,文化永傳承”實踐隊
指導老師|楊丹丹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家鄉(xiāng)的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表演:學生分組進行傳統(tǒng)音樂表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表演:學生展示自己創(chuàng)編的舞蹈,欣賞并進行互動。分享心得:學生分享繪畫過程和心得體會,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學生的聽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chuàng)新,更要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xiāng)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