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人民網南昌7月8日電(時雨)“噠噠噠,噠噠噠……”7日,在江西省宜黃縣風景如畫的卓望山公園二黃閣廣場上,來自鳳岡一小禾杠舞興趣班的學生們正在進行禾杠舞表演,敲、碰、擦、擊,一招一式韻味十足,非常有范。
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豐富厚重的文化積淀,賦予了宜黃特有的靈氣,孕育出一朵朵絢麗的民間藝術之花。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禾杠舞,便是其中之一。
為弘揚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群眾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禾杠舞的興趣和保護意識,今年5月,宜黃縣政協聯合縣文化館開展“禾杠舞文化小講堂”活動,通過“展、演、傳、教、創”等多種方式,讓非遺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禾杠舞最早是山民在砍柴時利用禾杠與柴刀,和著山歌擊打節拍,且歌且舞的一種民間舞蹈,流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活動現場,縣文化館館長唐光明為大家進行了理論授課和現場教學。作為非遺項目傳承人,唐光明表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責任也是使命。
“傳承需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學習和體驗,讓他們培養起愛好與興趣,熱愛這門技藝,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烙下非遺文化的印記。”宜黃縣政協委員、鳳岡一小工會主席朱志敏說,通過現場展示和教學,學生們能夠近距離體驗非遺文化,親身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
“舉辦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能讓廣大市民群眾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用文化贏得未來。”宜黃縣政協教科衛體會主任汪發蘭表示,接下來還將繼續開展好“文化小講堂”系列活動,傳承和保護宜黃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走進宜黃、了解宜黃、解碼宜黃。
宜黃縣政協立足當地文化底蘊深厚的實際,立足政協的職能,扎實推進一縣一品牌建設,以“書香政協文史驛站”為載體,積極開展“文化小講堂開班啦”系列活動,弘揚宜黃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宜黃文化標識,擦亮宜黃文化品牌,建設宜黃精神家園。
2022年,“黃氏吹糖人”第五代傳人黃祖全被評為該項目的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本期“非遺里的‘生意經’”,記者走近黃祖全,探尋這一脈傳承的手藝,如何在市場大潮中找到生存之道——從最初為了生計擺攤,到如今為傳承堅守,黃祖全的心境已然升華。他深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