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紫色的祥云,一個傳唱千年史詩的地方——在位于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麻山地區,有一群苗族人在吟唱著口口相傳了上千年的《亞魯王》。這是一部苗族英雄史詩,清晰呈現了苗族這個古老民族的由來與變遷,見證了中華民族在上古時代互相交融的曲折過程。2009年被文化部列為中國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并被列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重點項目。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稱為古代苗族百科全書。
2022年6月,紫云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工作中,發現“亞魯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宣傳、傳承和保護不到位的線索,立即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立案辦理。經走訪14名傳承人、到有關部門查閱相關資料,并實地查看非遺傳承和展示的場所,查明紫云自治縣作為“亞魯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核心區域,有30余名縣級傳承人近三年來未開展傳承活動和培養傳承人才,26個傳習基地未開展傳習活動,展示館未發揮宣傳功能,“亞魯王”展示館管理較差,這些問題致使“亞魯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宣傳受到影響,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實地走訪非遺傳習基地。
2022年8月,紫云自治縣人民檢察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安順市亞魯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向負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亞魯王”實施有效保護、管理、傳承和利用的職責,避免出現因傳承缺失而影響非遺技藝的保護。行政機關收到檢察建議后高度重視,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對縣級傳承人、傳承基地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亞魯王文化”傳承現狀。著力加強對傳習基地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加大對傳承人的考評力度,先后組織26個“亞魯王”文化傳承基地集中開展為期10天的傳承,傳授、培訓80余人(次),與縣教育部門聯合組織“非遺進校園”活動10余場次,并積極爭取項目保護資金52.5萬元用于傳承保護、成果研究及國家級、省級、縣級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的補助等,鼓勵各級傳承人授徒傳藝。同時注重動態保護和靜態保存相結合,通過攝像、錄音等多渠道、多方式對呈現“亞魯王”文化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各類素材開展大量的調查、收集、整理和展示等工作。
2023年1月,作為“亞魯王”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陳興華,將一面載著“檢察公益暖民心,依法公正護非遺”的錦旗送到了紫云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短短十四個字承載了對檢察機關的誠摯感謝。
致謝送錦旗。
致謝送錦旗。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一旦失傳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構建“檢察機關+行政機關+傳承人”聯動助力非遺文化保護的良好格局,培養全社會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讓“亞魯王文化”活起來、傳下去,對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文/圖 田向相、祁雷)
那么,對于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應該選擇哪類海外KOL合作比較好呢?另外,可以選擇在旅游和美食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選擇在文化藝術領域有影響力的海外KOL進行合作也是一種選擇。在推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海外
至此,中國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此次鼓浪嶼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地遺產構成要素包括:世界多元文化聚居在鼓浪嶼,使得鼓浪嶼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與文化價值觀的交融。中華文化是農耕文化,講究鄉土,對海洋文化卻一直重視不夠。因此,
那么,什么才算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次,考考你:在中國豐富的文化傳統中,有哪些元素可能不包括在這一名錄之內?這種思考不僅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積極地去探索和保護這些即將被遺忘的文化瑰寶。
何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召開。15名專家組成終評委員會投票選出“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和“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其中,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