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結果近日在京揭曉,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等學界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鳳翔木版年畫)邰立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十二木卡姆)依力哈木·熱依木等傳承人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研培計劃工作團隊等研究團體獲得了該獎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傳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遺的傳承與保護,在內蒙古考察時,他與民族史詩《格薩(斯)爾》非遺傳承人親切交談;在四川調研時,他買下了非遺傳承人賴淑芳的手工布鞋;在江蘇徐州下基層,他花錢買下非遺傳承人王秀英親手制作的中藥香包……點贊非遺,守護非遺,習近平總書記用言行表明黨中央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堅定態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空前重視,進入了最好的保護和發展時期。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要看到,面對生活環境的變遷、多元文化的沖擊,傳統技藝的學習耗時良久,卻難以為從業者贏得體面的收入與社會地位……種種原因導致很多非遺項目的生存發展空間被大大壓縮,一些非遺項目面臨失傳的危機。其中,人的問題是最主要的。
沒有傳承人,我們就失去了非遺。沒有受眾,這些遺產同樣會湮沒無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活態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態傳承。盤點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光明日報舉辦了3年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逐漸成為年度非遺盛典。
知道,了解,然后喜歡。這條路徑清晰而明確,缺一不可,既是非遺保護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切文化形態走向大眾化的必由之路。而如何讓大眾“知道”,需要探索,也需要破題。
推選表彰“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其意義在于能讓非遺傳承人感受到被尊重、被褒獎,產生繼續前行的勇氣與動力。筆者在表彰會場看到,不少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承人身著民族盛裝,質樸之中還帶有些許羞澀。而正是因為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文化尊崇感、敬業與愛業、對美好事物的專注與信念,才有了對精細手藝的傳承、對傳統文化的弘揚。
推選表彰“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其意義更在于引領示范,樹立起非遺保護的典型。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有這么一群人畢其一生,深藏功名,孜孜不倦做著一件事,守護著一種文化;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知道,非遺也是有活力與生命力的,非遺保護是有意義的,從而讓非遺展現出恒久魅力,煥發出時代風采。
下一篇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最近,非遺文化展廳設計可是火得不得了!用AI快速打造驚艷非遺logo說到非遺展廳設計,logo可是門面擔當!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展望非遺文化展廳設計的未來,不僅要注重形式的創新,更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互動話題:你最想看到哪些非遺文化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活動通過AI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傳統文化傳承的新路徑。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如何用簡單AI工具,輕松設計出專屬非遺logo,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非遺文化與AI設計的完美結合無論是為自己的非遺項目設計專屬logo,還是為活動宣傳制作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