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1月8日,“非遺過大年?鄉約九斗碗”成都市新春文化活動在溫江區幸福田園景區舉行。活動以“尋味中國年”為主題,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營造溫馨祥和的節日氣氛,向廣大非遺傳承人和社區居民送去新年的美好祝福。非遺傳承人、非遺企業、經銷商代表及社區民
原標題:2022非遺交流年|陜西非遺,5000年中華文化的華彩樂章 點擊西北旅游關注我們 陜西,5000年悠久的文明歷史長河,不僅賦予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滋養了富饒美麗的三秦大地,也為世人留下了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異彩紛呈的寶貴文化遺產。從占據聯合國教科文組
在2022年非遺消費創新報告中,陜西省位居第十。截至目前,我省共有西安鼓樂、中國剪紙、中國皮影戲、咸陽茯茶4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91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7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陜西分陜北、陜南、關中三個地區 創造了眾多 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有一種傳統非遺美食——馓子,別稱“寒具”“食馓”等。2021年,源于該縣黃崗鎮的“黃崗馓子”被納入菏澤非遺代表性項目。如今,“黃崗馓子”的招牌在單縣隨處可見。 馓子采用純棉籽油和優質小麥精粉為原料,經過十道工序精心加工制作而成。每天下午3點作坊
山東省副省長孫繼業全程出席活動,參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并向學校贈送先師孔子行教像。 沙見龍 攝 中新網澳門9月22日電 (記者 沙見龍)山東民歌、濟南皮影戲、螳螂拳、魯派內畫、魯班鎖、濰坊風箏、桃木雕刻……9月22日下午,“孔子家鄉 好客山東”山東非遺進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范素娟 劉曉雨 王晟睿 濰坊報道 1月4日上午10時,隨著“3、2、1……”的倒數聲,山東省非遺年貨購物節線上直播在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綜合傳承教育實踐基地非遺直播中心正式開播,據了解,“山東省非遺年貨購物節暨膠東五市云上購物節 非
壬寅虎年 祝愿大家 虎虎生威、龍騰虎躍、虎年大吉 如虎添翼、虎嘯生風、虎氣沖天 好客君帶您尋覓齊魯大地的“虎跡” 一起開啟虎年好運氣 “虎虎生威”看山東 | 虎·非遺 楊家埠木版年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藝術的味道 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流傳于山東省濰坊市楊
原標題:非遺 | 廣西:非遺“活”起來 文化興起來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非遺代表性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工作制度科
簡介摘取自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此致感謝。 第一批非遺國家名錄收取: 370 壯族織錦技藝 申報地區或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壯錦歷史極為悠久,壯族先民在漢代織出的“斑布”就是其前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廣西羅泊灣漢墓的七號殘葬坑
原標題:陜西非遺網攝制組赴安康!干什么? 近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攝制組赴安康進行漢調二黃紀錄片的拍攝,此次拍攝工作是受安康市群眾藝術館的委托,對安康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調二黃的歷史淵源、班社活動、學術影響、社會價值及傳承保護現狀、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