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名族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過程,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大
2021年8月12日,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讓八角街道的居民們依然擁有豐富的文化生活體驗,由八角街道聯合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大使中國華北賽區組委會,以“非遺面塑進社區,匠心傳承在八角”為主題,特邀請人稱“面人徐”的第四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技藝傳承人徐海峰,到八角街道
作為我國的傳統佳節,春節沉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道德整合功能,也是維系華人精神的紐帶。然而近年來,人們已經鮮明地感受到傳統年俗漸行漸遠,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 鑒于春節的重要意義,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河南省委會主委張震宇提交了《關
1月25日,“暖新購·歡樂年”——2023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暨老字號年貨大集九龍坡區專場活動在楊家坪步行街九龍印廣場開幕。本次活動由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商務委員會主辦,九龍坡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九龍坡區商務委員會、九龍坡區商圈管理辦公室承辦
原標題:【非遺攻略】非遺展示館全攻略 因為疫情的影響 幾乎沒法出門游玩 隨著復工復產復業全面推進 經濟社會生活逐步趨于正常 很久沒好好去博物館的你 是不是急不可耐了 各個展館在疫情后都陸陸續續地開張了 沒有任何一個時候比現在更合適 去感受藝術給帶來我們的震撼了
包粽子、看非遺……端午佳節,重慶部分區縣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活動,節日期間,除了體驗傳統佳節的魅力,還有不少游客來到鄉村體驗休閑采摘,享受假期的快樂。 酉陽 看特色文藝演出 端午假期,酉陽龔灘古鎮景區舉辦了“濃情端午粽情粽意”系列活動,不僅有賞花燈、互動體
不到夫子廟等于沒過年,不買盞秦淮花燈,等于沒過好年。2023年春節來臨之際,南京市秦淮區鐘曉敏愛心工作室在建鄴區民政局的支持下,攜手莫愁湖藝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起,邀請江蘇省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曹真榮,走進社區教居民扎傳統荷花燈。一盞盞精美的花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1月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微信公眾號獲悉,日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倡議發起“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自2022年至2026年,分五批次扶持100名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非遺傳承人。其中,2022-2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勤勞智慧的湖北人民,創造了多元的文明成果。當古老技藝走進生活,傳統與現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當非遺文化走進景區,文化和旅游融合、譜寫唯美新篇章。 5月26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公布湖北省首批
非遺年俗春節在我國屬于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每一項年俗背后,都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