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遺文化”實踐活動,吸引了轄區十余位青少年的踴躍參與,共同體驗非遺技藝“拓印”的魅力?;顒蝇F場,工作人員為孩子們講述了非遺的含義及種類,介紹了“拓印”技藝的悠久歷史,以及植物拓印的手工制作方法。非遺的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
諸暨非遺諸暨市應店街鎮十二都村素有“南孟故里”之稱,這里是孟氏南宗的核心聚居區,居住著2萬余名孟子后裔。2017年,十二都村舉辦了首屆“南孟文化節”,召開“南孟文化研討會”并邀請相關國家級非遺專家和當地文化專家參加,此外開辟建立了“南孟文化
近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廣東省非遺工作站(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的2021年度廣東省“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公布獲獎結果,佛山2個案例獲評“精品案例”,2個案例獲評“優秀案例”。
作為全網首個在抖音平臺上突破4000萬粉絲的美食創作者,穩居平臺第一美食創作者的李子柒在視頻內容上具備其不可替代性。李子柒抖音粉絲破4000萬,憑借的不僅是其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核心能力與對東方美學的理解,也離不開內容創作者與優質平臺間的相互
近年來,通過科技賦能等方式,非遺不斷實現活態傳承,讓傳統文化得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文明傳承發展中形成的非遺沒有被束之高閣,而是與日常生活建立緊密聯系,才能讓非遺真正“活”起來,“火”下去。近年來,數字化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非遺保護與傳
至清代,四胡又稱“提琴”,用于宮廷音樂番部合奏中,形制已和今日蒙古族四胡惟肖。蒙古族四胡音樂文化積淀豐厚,表現力豐富,技藝自成一體,旋律悠揚、古樸,是從事半農半牧生產方式的蒙古族人民杰出的音樂創造,在蒙古族歷史學、文化學、民俗學、中外文化交
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位于南京秦淮區鈔庫街21號的秦淮·非遺館正式落成開館。秦淮·非遺館總面積約7400平方米,總展陳南京本地以及全國范圍內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5項。秦淮·非遺館同時掛牌“南京市非遺體驗中心”、“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