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是如何打造出征服海洋的大國重器?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田木雕,蘊藏著怎樣的中華文化精髓?被稱為“南派布袋戲”的晉江布袋木偶戲,與現代機械創新融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福鼎白茶的無限創新應用,我們又能窺見怎樣的中華智慧?4月22日(
前幾天,接到了去年還在大規模辦全國性非遺博覽會的某市非遺博覽園的開發商幾乎哭泣的哀求電話,說現在建設了這么大個博覽園,除了辦非遺博覽會期間有些人氣,平時幾乎沒人,同時前期的投入巨大,他的資金鏈幾乎快要斷了,讓我幫他找找有沒有接盤的人?現在非遺很熱,各地也都在上
持續迭代,更加出圈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正在向你招手!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南京云錦博物館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破圈博物館線上、線下渠道,將云錦文化以創新、活化的方式呈現,廣受好評。如今玩法升級、體驗加碼的非遺文化盛宴又來了!今年初,南京市發布了“文化小店計
在2023年“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按照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的總體部署, 5月19日至21日,重慶市舉辦了主題為“人民的非遺·人民共享”的第十二屆“文化遺產月”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沙磁亂針繡傳承人指導學生繡
1、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賈師傳2、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錦3、龍里記憶—非物質文化遺產篇4、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年鑒(2005-2014)5、共和國民族之魂叢書—共和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賈師傳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傳承人,
新華社西安2月19日電(記者蔡馨逸、鄒競一)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正在陜西榆林舉行,200余項非遺、500余名非遺傳承人運用匠心巧思,共同展示非遺文化的時代價值。近年來,大量傳承人和企業用現代審美對非遺進行二次創作,用文化衍生品拉近了人們與非遺的距離。
當匠心技藝融入時代元素,當傳統與現代的隔膜得以打破,人們會用怎樣的口吻在新時代講述沉淀了千百年的匠心故事?今晚,總臺《非遺里的中國》將帶領觀眾一起走進水韻江蘇,領略非遺傳承創新的時代活力。大型文化季播節目《非遺里的中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
9月2日(周五)全州銀花學校()和9月22日(周四),文化財廳國立非物質遺產中心(李京勛主任)為殘疾人舉辦了非物質遺產體驗項目“五種感官” ) 全北盲人學校(Kang Kang )。Iri )的學生。國家級非遺館“五種感官”是今年新開辦的體驗項目,是根據學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