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光明網訊(記者 張詩奇 陶媛)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再次體現出中華文明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
新華社濟南1月30日電題:非遺吹腔戲“唱”團圓 新華社記者葉婧 梳頭、插頭面,油彩涂臉,假發貼鬢角,青墨畫眉,彩衣上身……在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白馬湖鎮馬堤村的戲臺上,伴著竹笛、嗩吶的樂點,王玉坤扮的老旦邁著碎步走上臺來。一亮嗓,就激起了臺下父老鄉親
本文轉自:人民網-浙江頻道 為慶祝“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申遺成功,12月9日,一場以徑山茶宴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在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舉行,向世界展現了余杭特有的新時代國際非遺活態傳承方式。 慶祝活動現場。余杭區委宣傳部供圖 11月29日,由浙江省牽
到八朝古都開封游玩,有一多半的時間均是在了解它的歷史以及它的文化。在龍亭景區的東門對面就有著一家開封文化客廳,這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客廳,而是在這里可以見到屬于開封的文化記憶,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開封的內涵。 一進大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扇大木門坐落在正中央,門寬高度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期間,威海市通過“線上線下”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展演展示和傳承實踐活動,為市民朋友奉上集觀賞性、藝術性、娛樂性于一體的文化盛宴。 “云端”年味足 年貨大集舌尖香 “未待出籠先聞香,千姿百態五彩妝。平添節慶三分喜,更增堂上臉面光。”春
一想到你在關注我就忍不住有點緊張 2006年6月10日 我國迎來了第一個“文化遺產日” 至今,走過了13個年頭。 今天 就讓我們再次了解一下 關于貴州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歷程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新概念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隨著中國昆曲藝術
地處浙中深山的金華市磐安縣,至今仍保留著有千年歷史的民俗活動“煉火”。磐安煉火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主要流傳在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雙峰、盤峰,仁川、深澤鄉一帶和附近的一些地區。煉火起源于遠古時代先民對火神祝融的崇拜,又稱“踩火”,因赤腳在通紅的炭火上表演而得名。
原標題:婺源江灣“非遺物語”博物館,有眾多非遺項目,看后讓人回味無窮 如果把非遺比作在歲月中熠熠生輝的珍珠,古村落則像是孕育珍珠的蚌貝,古老的村落誕生出非遺,又以獨特的方式保護傳承著非遺。來到江西婺源江灣鎮,除了千年古鎮中明清建筑中深厚的歷史人文,除了小橋流水
比如,從開發專屬“非遺”頻道到策劃“遇見非遺”欄目,再到成立YY直播炬光聯盟,發起“傳承匠心,探索非遺”系列活動。這首歌用電子樂器混合著濃郁遇見非遺的阿拉伯風格遇見非遺的曲調,而Natacha Atlas用她獨有的輕靈的發聲和情感上的深度把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相聲是不是非遺了晚清年代相聲是不是非遺,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于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相聲是不是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