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一起走進非遺舞蹈——《漁翁捉蚌》。它的表演風格獨特,是民間舞蹈極罕見的類型,體現了湖州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不凡的藝術創造力。2014年弁南小學成為《漁翁捉蚌》非遺項目的傳承基地,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觸并開始學習這個舞蹈,把承載著鄉愁的
↑2021年9月15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拍攝的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期間熱鬧的古城。↑2021年9月15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天下第一關景區,家長帶孩子觀看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長城之美
——嗩吶藝術(唐山花吹)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唐山花吹形成了許多代表性的曲目,主要有《滿堂紅》、《大姑娘愛》、《拉洋片》、《繡得勒》等。
據悉,這已不是桂林團扇第一次獲得世界級的認證了。2014年,另一位桂林團扇制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邱廣初的“指尖上的桂林”插絲團扇獲得了當年聯合國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絲竹桂林”獲2016年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
程景偉)由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等機構推出的“非遺少年說”非遺故事音頻特輯,6月1日正式在酷狗音樂聽書頻道上線,首期特輯收錄了9段南粵非遺的故事。“非遺少年說”音頻特輯邀請了8位口齒伶俐、多才多藝的非遺少年進行錄制,以講故事的方式推介各式
12月3日,記者從市文化委了解到,2018年度,我市文化部門積極謀劃,深化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拓展非遺保護傳承新思路,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繼續發力,取得顯著成效。洪建華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黃山市文化委作為全省唯一被評為全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當代實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實踐的。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原則。
關于非遺您提出的“關于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常態化全面加強青少年人文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現答復如下:各地教育部門與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合作,共同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和基地。
協調多種模態,使之共同體現出湖湘非遺文化的內涵與底蘊,提高非遺紀錄片數量與質量,借助數字媒體傳播出去,是研究多模態翻譯與傳播的重要課題,同時也為湖湘文化走出去帶來新的啟示。
近年來,一些地方嘗試“非遺文化+”的傳承模式,如“非遺+文創”“非遺+旅游”“非遺+直播”等,讓傳統非遺文化被賦予了新的表現形式。這些創新形式不單為傳承人和地方帶來經濟效益,還實現了非遺文化的活化傳承,值得借鑒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