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我國歷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由文化和旅游部(簡稱"文旅部",機構改革前為文化部)確定并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收入名錄的非遺項目堪稱“國寶”。
為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規范化,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并制定"國家+省+市+縣"共4級保護體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關部門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2006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21年先后批準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項目總計2161項。
二、甘肅省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截止2021年,甘肅省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有83項,前四批合計68項,第五批15項。
從數量上來說,定西市(10項)、臨夏回族自治州(11)、甘南藏族自治州(13)三地州超過了10項,處于第一梯隊;蘭州市(5)、天水市(8)、酒泉市(6)、張掖市(5)、武威市(6)、隴南市(5)、慶陽市(5)處于第二梯隊,數量在5-8項。嘉峪關市(0)、金昌市(1)、白銀市(2)、平涼市(3)處于第三梯隊,數量在3項及以下。
從非遺門類來說,83個項目中民間文學7種,傳統音樂12種,傳統舞蹈11種,傳統戲劇11種,曲藝7種,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1種,傳統美術9種,傳統技藝11種,傳統醫藥2種,民俗12種。
從項目保護地的角度來說,蘭州市、張掖市肅南縣、武威市涼州區、定西市岷縣、臨夏州永靖縣、甘南州的數量均超過了3項,尤其是定西市岷縣數量達到了6項,在所有縣級單位中遙遙領先,占據定西市國家級非遺項目的半壁江山。
三、武威市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武威市下轄涼州區、天祝縣、民勤縣、古浪縣三縣一區,目前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項:涼州區保護的有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河西寶卷·武威3項,天祝縣保護的有華銳藏族民歌、華銳藏族唐卡2項,民勤縣保護的有民勤曲子戲1項,古浪縣目前沒有國家級非遺項目。
作者簡介: 趙大泰,陜西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研究生畢業,教育碩士,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主編出版非遺專著《涼州賢孝之“二十四孝”》《 涼州賢孝之“三十六記”》 ,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現供職于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編 排 :吳 燕
責任編輯 :趙大泰
編 審 :李元輝
? 來源: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
杭州博物館:歷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杭州博物館可是杭州歷史文化的“代言人”。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文化的夢幻之旅絲綢可是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而中國絲綢博物館就是展示絲綢文化的絕佳之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傳統工藝的魅力殿堂
昨天,榮成漁民號子原生態民俗表演團15名演職人員啟程前往古都開封,代表山東省參加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大賽及展演活動。據了解,2017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暨全國民歌展演活動,將于3月31日—4月2日在河南省開封市清明上河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