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市級非遺項目因造假被撤銷
本報訊(記者李玉波)近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發布通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及《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第59條規定,因項目申報人周斌和項目保護單位御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在“周氏揉筋復骨術”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過程中弄虛作假,未盡保護單位法定義務,經研究決定,依法撤銷市級非遺拓展項目“周氏揉筋復骨術”和御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保護單位資格。
據御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孫成介紹,周斌于2020年3月30日加入公司,他一直稱自己祖傳正骨,并在很多單位任職。
“2020年6月,周斌開始在烏拉特前旗申報非遺項目‘周氏揉筋復骨術’,希望公司支持,因為他說申請的是他家祖傳的技法,所以在申報過程中公司也給予幫助。”孫成說,“在他申報成功后,我們發現他的申遺資料存在造假并且通過親戚利用關系辦理的違法違規行為,所以我們向當地相關部門舉報,取消我們對他申遺項目的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自2003年非遺保護工程啟動以來,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非遺保護越來越受到重視,非遺保護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可在個別地方還存在個別暗箱操作行為。
2015年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的紅茶制作技藝傳承候選人王某,在公示期內就被9人聯名網上實名舉報,質疑其相關履歷、師承關系造假虛構。更有甚者,直接聯系購買非遺相關實物,冒名申報非遺傳承人,且通過審核,搖身一變成為非遺傳承人。
非遺造假,究其根源,無非是非遺之名與非遺之利。非遺項目一旦申報成功,項目傳承人也會同時指定。傳承人不但能得到政府機構的官方認可,即非遺項目的證書與補助金,也能受益于因官方認可而衍生出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業內人士建議,加大對非遺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使非遺造假違法成本提高,形成法律威懾力。如因相關利益牽涉,審核人員違規操作,應負有連帶責任。非遺審核具體而煩瑣,不能為了完成任務、達到指標,而有所松懈,放寬標準。
來源: 工人日報
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通常體現傳承、獨特性等。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的設計理念及常見元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logo設計理念有哪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
泉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僅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游客,更以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流連忘返。位于泉州僑鄉體育中心內的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就是一座集展示、傳承、研究和教育為一體的文化殿堂。除了豐富的展品展示,非遺館還設有非遺
7月17日,學校“牛鼓喧天,遺然‘志’得”暑期社會實踐團相繼走進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以下簡稱陳列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以下簡稱非遺館)參觀學習,切身感受非遺魅力,助推非遺傳承發展,堅定文化自信。陳列館是陜西首個全面、系統展示
2023年8月31日下午,湖北有漆非遺傳承公益項目35名志愿者在學院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荊州博物館,同學們邊走邊看邊拍,感受荊楚文化發展變遷,交流各自所思所想。
近日,「中博熱搜榜」2025年第一季度熱門工美非遺類博物館榜單公布,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榮登第11名!「中博熱搜榜」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博物館頭條統計發布。此次榜單還首次引入“ChatGPT指數”“DeepSeek指數”等AI大數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