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劉達
6月12日是我國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姑蘇區雙塔街道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積極培育非遺傳承新路徑,借助“非遺+”發展模式,對非遺的生態化發展作出了新的嘗試。
非遺+生活讓非遺保護呈現新姿勢、低姿態
去年下半年開始,雙塔街道啟動“非遺進社區”項目,確定了琴話吳門(吳門琴藝)、殘缺的涅槃(鋦瓷技藝)、梅花糕海棠糕制作技藝、書法與篆刻藝術等集欣賞、體驗于一體的20余項課程,由10多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手工藝人帶頭走進基層社區。
據介紹,目前雙塔街道已有省級非遺項目1個,市級非遺項目4個,區級非遺項目13個。同時,去年雙塔街道還成立非遺工作者協會,街道非遺傳承人都可以成為協會的成員,成立協會的目的在于成員們可以在一起交流經驗,互相幫助,共同解決發展的難題。
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還將依托轄區文化企業的資源,合作籌劃建立“非遺體驗基地”,搭建非遺體驗平臺,方便轄區學校、企事業單位以及轄區居民參觀、學習、體驗,助推非遺重返當代生活,展示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獨特魅力,擴大非遺文化影響,打造非遺長遠有效的活化保護路徑。
非遺+直播讓古老文化火熱“出圈”
借助新媒體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賦能,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走近大眾,吸引大眾,感染大眾,讓傳統文化“火”起來,非遺傳承發展在新媒體時代有了新選擇。
6月12日,雙塔街道在雙塔市集開展了首次非遺直播,85后的徐建作為茶文化的“守護者”參與到了這次直播中,同時他自己也有直播間。每周四、周日徐建都會直播兩個小時,他認為“直播可以具象化我們這種傳統手藝的制作過程與工藝流程,將其演變成直觀的視頻畫面,平時擺在展覽館里的非遺可以‘活’起來。”徐建還拍攝了很多有關茶的視頻,其中一條視頻的瀏覽量更是達到了68.9萬次。
雙塔街道文化站負責人季趙量表示,這些“身懷絕技”的非遺傳承人跨入到直播行業,極大豐富和提升了直播平臺的內容和品質,打破了直播平臺“秀場直播”的固有印象,讓網絡直播行業更具有社會價值。下一步,雙塔街道將以非遺協會為平臺,打造非遺共享直播間,以街道的整體宣傳優勢為基礎,讓目前沒有粉絲基礎的非遺傳人在這里做直播,以爭取最廣泛的傳播效果。
非遺+旅游讓文旅融合資源集中
雙塔街道將以南石皮弄3號文創市集為基點,以西側網師園為切入口,打造以非遺主題的城市微旅行路線,將十全街、南石皮弄、闊家頭巷等古街老巷及非遺手工、非遺美食相融合,突顯姑蘇文脈,展現蘇式技藝,在文創市集進行非遺制作體驗,讓受眾體驗“非一般的蘇式感受”,體現姑蘇的文化質感。
在旅游行業深耕了10多年的尹朝暉認為,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需求的提高,非遺主題旅游路線作為文化性的旅行產品,匯集特色旅游景點和非遺文化,一定會受到廣大游客的歡迎。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梳理文化資源脈絡的前提下,要注重從單一資源到綜合資源、從單一業態到多種業態等進行資源整合,對于如何將具體非遺項目與具體旅游景點相結合要有提前的規劃。
上一篇
非遺發釵近日,臺東街道積極開展全民參與、喜聞樂見、內容豐富的群體性活動,多形式、出亮點,文體活動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此次趣味投壺體驗活動,將古代傳統游戲呈現在大家面前,讓社區居民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的禮儀文化,同時,讓社區居民在游戲中增強手眼
蕉嶺縣可結合自身客家村落特色,積極邀請臺灣文創人才參與開發,將豐富的客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產業,打造出獨具魅力的文旅品牌,有力促進兩岸產業合作,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平潭兩岸國學中心在非遺傳承方面的經驗給蕉嶺縣帶來重要啟示。
大學生們在長江頭條的分享里,寫滿了他們與非遺匠人共同參與制作的生動場景。長江頭條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施展創意、助力非遺“破圈”的廣闊舞臺。當大學生將非遺文化實踐成果匯入長江頭條平臺,一場“青創賦能傳統”的化學反應正在發生。
近日,“世界賽裝之源·時尚創意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楚雄舉辦。會議圍繞“非遺與時尚的融合與創新”話題設置主題演講、圓桌論壇、非遺時尚秀等多個環節。通過這樣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非遺在全球時尚界的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