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非遺佳品,看了都想“帶回家”

        資迅| 2024-01-28| 0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24日訊(記者李昕宇 通訊員陳清)看傳統插花里的荊楚山水,賞棗陽粗布的古法傳承,再將一支芬芳一床舒適帶回家……自6月10日以來,2022年洪山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保護成果展覽廣受觀眾好評,每天都有市民來到洪山區文化大廈3樓展廳,觀賞并體驗非遺項目的獨特魅力,并將一件件非遺佳品帶回了家。

        觀眾在展覽現場拍照留念。記者李昕宇 攝

        漢楚插花展出漢楚大地

        “每一件插花作品都很美,而且能感受到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在此次展覽的區級非遺項目“漢楚插花”展廳,平時就愛花的汪女士邊逛展邊用手機拍起了照,大型展品《龍行漢楚鳳江游》更是令她頻頻駐足。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蘇艷玲介紹,該作品以枯木為“龍頭”、水代表長江,周圍以花草營造山林形勢,輔以眾多湖北元素展示出荊楚大地的形貌特點。在蘇艷玲看來,“湖北的非遺少不了地域文化,要讓漢楚插花成為代表湖北的文化名片”。

        “漢楚插花”項目展廳現場。記者李昕宇 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漢楚之地孕育出了獨特的插花技藝。”據蘇艷玲介紹,“漢楚插花”項目在挖掘楚地插花文化的同時吸收國內外插花技藝,作品主要取材傳統文化并具有湖北特色,“作品風格都陽光向上,既展示自然之美,也要展示漢楚大地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精神。”

        據介紹,本次展覽作品包含中國傳統插花六大器型——瓶、盆、缸、碗、籃、筒,現場共展出鮮花插花作品20余件以及多件花藝和文創產品,充分展示了“漢楚插花”非遺項目的精華與創新。

        棗陽粗布走進了生活

        “棗陽粗布完全傳承了傳統制作技藝,從扎花、彈花到織布、染布需要17道工序。”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展廳里,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其華正在織機前分享著這一非遺項目。

        據張其華介紹,“棗陽粗布制作技藝”是流傳在湖北棗陽民間的棉布手工紡織技藝。從跟著如今已95歲的傳承人、也是自己婆婆的王義林學起,張其華和丈夫劉大有20多年前便開始在全國各地學習整理這一技藝,如今已建立起8個非遺傳習所、工作室,并將項目傳承基地落戶在了洪山區,“就是想把這門手藝傳下去,也給自己找一個沒有‘天花板’的事業”。

        工作人員展示“棗陽粗布制作技藝”新式織布機。記者李昕宇 攝

        “非遺要見人見物,更要走進生活。”在“老布新做”的理念下,棗陽粗布已經走進了人們的客廳臥室,張其華也多了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公司總經理的身份。如今,百布堂和武漢紡織大學等多個高校合作,并與湖北省農科院聯合種起了彩棉,也在棗陽市、新洲區、大悟縣帶動了農民增收,連接院校與鄉村的一件件床品、布衣、家居、文創等產品都在展廳里一一亮相,展示出傳統非遺的創新實力。

        非遺的花、非遺的布都帶回家

        “設計出枝條的曲線美、線條美,要把向陽的一面作為正面。”在“漢楚插花”的展廳里,只見觀眾拿起了剪刀,在蘇艷玲的指導下剪枝選花,最終捧著自己制作的插花作品走出了展廳。據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展覽期間多次舉辦“漢楚插花”公益課,近年來平均每月都有1~2次這樣的公益培訓。從4年前的一次公益課開始,石青已經開始跟著蘇艷玲做起了“漢楚插花”的推廣,在她看來,“漢楚插花只有走出去才有生命力,大家也在了解體驗的過程中充實了自己的生活”。

        蘇艷玲(左)指導觀眾體驗“漢楚插花”。記者李昕宇 攝

        在隔壁的“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展廳里,觀眾不僅坐在傳統織布機與新式織布機前打卡留念,一件件非遺產品也成為大家的“心頭好”,床單、手巾、布老虎、手機殼都十分受歡迎。“沒想到粗布織出來手感這么舒服,顏色也很好看。”在展廳現場,觀眾李先生正和工作人員咨詢著如何在電商平臺下單,“買了一床夏涼被,正好現在夏天用”。

        棗陽粗布制作的文創產品。記者李昕宇 攝

        據了解,此次非遺保護成果展覽由洪山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洪山區文化館、武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洪山分中心、洪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承辦,旨在展示洪山區的代表性非遺項目,洪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果圖片展也在同期開展。洪山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將于6月25日閉展,后期將繼續推出免費文化類展覽。

        【編輯:侯方隅】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相關推薦

        蛋雕技藝在大學課堂煥新生:小眾非遺亦受“Z世代”追捧

        而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已經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引領潮流的新風尚。圖為11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大學民族工藝學院大學生在一起學習蛋雕技藝。在大學校園里,蛋雕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和傳承這種小眾而

        資迅 71 2025-03-30

        探索年味的絢麗與傳統 | 江南插花的非遺魅力與春意

        在江南這片滋養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土地上,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插花”,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新年注入了一抹春的色彩。在如今社會的快節奏下,江南插花依然能夠保持其獨特的魅力,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傳承與創新。正如“江南插花”這一傳統

        資迅 120 2025-02-25

        【西工非遺】(三)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漿面條)

        漿面條由此成為中原地區特別是河洛一帶深受百姓喜愛的面食。洛陽漿面條簡稱“漿飯”,其核心元素是發酵而成的酸漿,上等的酸漿湯色乳白,稀稠均勻,酸度適中,口感幽香。漿面條有葷有素,做法多樣。老雒陽面食制作技藝是洛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資迅 109 2025-01-28

        “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彩

        全國多地依托文化館、非遺傳習所或在景區、街區等組織非遺市集、展演展示等活動,讓“老技藝”與“新玩法”碰撞出別樣精彩。在此舉辦的陜西省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上,鳳翔木版年畫、安塞剪紙等55個三秦底蘊濃郁的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人們呈

        資迅 83 2025-01-21

        “非遺傳承人”閆強:讓非遺技藝“活起來”

        閆強表示,非遺技藝要守正創新,要傳承和保護的是文化,對于非遺技藝的形式、內容的創新,并不會改變其本質,非遺傳承人的使命就是要讓非遺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資迅 163 2025-01-15
        微信二維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精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性色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制服美女视频一区| 日韩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好爽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 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线乱码一区二三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