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發起的“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征集宣傳”活動入選線路名單正式發布。入選線路全部亮相于貴州丹寨萬達小鎮舉辦的中國丹寨非遺周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展。
此次入選的線路共12條,具體包括北京城市中軸線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千里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浙西南畬鄉非遺技藝體驗游、徽文化非遺研學之旅、齊風魯韻非遺之旅、“屈原昭君故里”非遺之旅、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中越邊境非遺之旅、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游、交響絲路非遺之旅、濤濤黃河非遺之旅、喀什民俗非遺主題游。
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發布
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游入選其中。
旅游路線如下圖
“飯稻羹魚,踏歌而行”。“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游”以坐落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大山深處的黃崗侗寨為核心,匯集當地侗族特有的侗族大歌、侗布、侗戲、侗族牛腿琴、琵琶琴等非遺元素,通過開展民族特色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實踐旅游扶貧。自2016年線路運營至今,共輸送游客約1.5萬人次,為當地創收近干萬元。
第一天抵達黃崗
侗族文化課,當地老師給大家介紹侗族歷史文化、生活習俗以及“黃崗八大怪”。
第二天非遺體驗一一布制作(坊、染布、布)
去山間采集植物原料,學習藍染技藝,制作蠟染方巾。見證干年“稻鴨魚”生態系統,體驗稻田魚、山野土法烤魚、侗族全魚宴。
第三天非遺項目體驗
侗族木結構營造技藝,在當地老木匠的帯領下親手制作一個榫卯結構的小板凳,侗族釀酒技藝體驗,打糍粑,制作竹筒飯。
第四天非遺項目體驗
在當地小孩陪伴下學習侗族大歌,侗族舞蹈;家長寫一封給孩子的信;侗情之夜鄉村晚會,兒童侗族大歌、舞蹈匯報演出。
第五天 返程
侗族大歌(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侗族大歌是貴州省黎平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傳統音樂,是傳承在中國侗族地區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侗族大歌無論是音律結構、演唱技藝、演唱方式和演唱場合均與一般民間歌曲不同,是一領眾和、分高低音多聲部諧唱的合唱種類,屬于民間支聲復調音樂歌曲。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對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傳承和凝聚都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體現。
侗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侗戲是貴州省黎平縣、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地方傳統戲劇,大約產生于清代嘉慶至道光年間,由黎平縣臘洞村侗族歌師吳文彩始創。侗戲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亦受到了漢族地方劇種的影響。對其作用較大的劇種有貴州的花燈戲、湖南的陽戲和花鼓戲、廣西的桂戲和彩調。侗戲全部用侗語對白演唱,語言生動,歌舞結合,為侗族群眾所喜聞樂見。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
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是廣西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傳統技藝。三國時期,侗族先人“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逐漸形成木構建筑營造技藝。在侗族木質建筑群落中,除了寨門、薩堂、民居等,以三江侗族木構建筑為代表的便是風雨橋和鼓樓最為有名,在侗鄉,自古以來便有“有寨必有鼓,有河必有橋”的說法。
來源:州融媒體中心記者:邱力 龍思全 楊育森
黔東南網視 | 展現黔東南
編審:老袁 編輯:楊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
8月17日,浙江武義的大小傳承人們懷揣著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共同前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文化之旅。武義縣文化館館長金東亮表示:“非遺的傳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
而將非遺文化融入現代UI設計,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在UI設計中,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設計風格。非遺文化在現代UI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不僅能夠豐富設計內涵,還能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
在四川這片美食的沃土上,小吃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傳承。四川小吃10大品牌推薦四川宮廷糕點——匠心獨運,非遺糕點這四家品牌,以非遺技藝為加持,將四川小吃的“辣”味與文化底蘊完美融合,成為了四川美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非遺傳承日在互動體驗中,游客們將觸摸千年的文化脈絡,在市集的煙火氣中續寫匠心故事。在享受娛樂休閑的同時,游客們還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賞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風箏展覽,充分體驗大觀園獨特的文化魅力。在這個五一假期,來大觀園盡情享受這場傳統與現代交
2019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創新成就2019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創新成就。2019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護創新成果展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創新成就。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新基地